為了保證元器件的質量,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標準。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制定了“七專”7905技術協議和80年代初制定了“七專”8406技術協議,已具備了軍用器件標準的雛形,但標準是在改革開放之前制定的,有很多局限性,很難與國際接軌。從80年代開始,我國標準化部門參照了美國軍用標準(MIL)體系建立了GJB體系,元器件的標準有規范、標準、指導性文件等三種形式。
▍一、國內軍用元器件質量分級
MIL-PRF-19500半導體器件試驗總規范(依次低→高等級) B-2級:不完全符合MIL-STD-883的1.2.1節的要求,并按照政府批準文件,包括賣方等效的B級要求進行采購。 B-1級:完全符合MIL-STD-883(微電子器件試驗方法和程序)的1.2.1節所要求,并按照標準軍用圖樣(SMD – Standard Microcicuit Drawing),國防電子供應中心(DESC –DefenceElectronic Supply Center)圖樣或政府批準的其它文件進行采購。即通常稱883級,器件上有5962 – xxx號。 S-1級:完全按照MIL-STD-975(NASA標準的電子電氣和機電源器件目錄)或MIL-STD-1547(航天飛行器和運載火箭用元器件、材料和工藝技術要求)進行采購,并有采購機關的規范批準。MIL-PRF-38534D混合集成電路規范(依次低→高等級) 電阻、電容、電感元件 MIL 標準中有可靠性指標的元件失效等級分五級MIL 標準中有可靠性指標的失效率等級和失效率的對應關系ESA/SCC(Europe SpaceAgency/Space Componet Cooperation)5000標準
ESA/SCC(Europe SpaceAgency/Space Componet Cooperation)9000標準
ESA/SCC(Europe SpaceAgency/Space Componet Cooperation)3000和4000標準
▍四、國外軍用元器件與我國軍用元器件質量等級對應關系
電子元器件等級一般來說分為下述幾類:商業級、工業級、汽車級、軍用級、航天級,舉例說明如下表

電子元器件級別,工業級、商用級、汽車級、軍用級之間有什么區別? 工作溫度范圍上最容易看出電子元器件級別的區別。更寬的溫度范圍代表著芯片的各種參數在工作溫度方位內都要達標。同時,為了實現更寬的溫度范圍,往往需要在芯片制造工藝、功耗、封裝工藝等各方面做出改變。可謂是四兩撥千斤。
軍工級:(-55℃~+150℃) ,
汽車級:(-55℃~+125℃).
工業級:(-40℃~+85℃),
消費級:(0℃~+70℃)
相同功能不同級別的芯片,價格往往差別很大。一般來說,軍用級都是最優的,汽車級和工業級次之,民用級的相對工業級的還要次些。
2. 其他隱形因素
電子元器件級別,工業級、商用級、汽車級、軍用級之間有什么區別?大家可能會疑惑,有些軍工級芯片和汽車級工作溫度范圍一樣。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?
汽車級:汽車級往往需要經過一套嚴格的標準認證,如ISO/TS 16949標準和AEC系列標準。經過汽車級認證 軍工要求更高:軍工級別往往會有更高的要求。一個做軍工的朋友和我說,他們所有的零件都必須是100%檢查。(而民用可能10%的抽查率都不到,公差控制的也比較寬泛),軍級產品的耐溫特性、抗干擾性、耐振能力、穩定性、可靠性、耐過載性以及參數的準確性等,都遠勝于其它級別的產品。
